一、 全产业链布局者(原料药+制剂+国际化)
1. 翰宇药业 (300199)
国内多肽药物领军者: 拥有显著的市场地位,产品管线丰富,涵盖12个多肽药物批文、9个新药证书及17个临床批件,重点布局GLP-1类(替尔泊肽、司美格鲁肽)、抗感染药等核心治疗领域。
高技术壁垒与产业化能力: 全球范围内少数掌握并成功产业化高难度多肽原料药(如利拉鲁肽、格拉替雷)技术的企业之一。其GLP-1原料药已获得海外商业批订单,FDA申报进入最终审评阶段,国际化进程取得关键进展。
商业化加速与海外拓展: 2025年公司减肥药管线推进提速,伴随海外市场开拓深入,海外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。
2. 圣诺生物 (688117)
专注多肽CDMO与仿制药: 核心业务定位于多肽创新药研发服务(CDMO)及仿制药原料药/制剂生产,产品覆盖糖尿病(艾塞那肽)、抗肿瘤(比伐芦定)等重要领域。
核心技术驱动: 拥有多肽合成与修饰的关键技术平台,具备为国内外药企提供定制化生产(CDMO)和技术转让服务的独特优势。
业绩表现亮眼: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实现高速增长,营收同比增长77.15%,净利润同比增长186.06%,毛利率达56.1%,体现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动能。
二、 细分领域优势企业(专科药+重磅产品)
3. 双成药业 (002693)
免疫调节多肽领先企业: 核心产品“基泰”(注射用胸腺法新)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(销售额位列前三),主要应用于肝炎、肿瘤辅助治疗。
政策与标准优势: 产品被纳入国家药典及相关临床指南,并享有单独定价权,形成一定的市场准入壁垒。
需关注点: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承压,净利润出现亏损,营收同比下滑14.23%,但产品毛利率仍保持在49.57%的较高水平。
4. 诺泰生物 (688076)
多肽与化药双轨发展: 采取多肽药物与小分子化药并重的发展策略,尤其在GLP-1类原料药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前列。
规模化生产优势: 具备突出的原料药规模化生产能力,在集采中标背景下,制剂放量潜力值得关注。
技术底蕴支撑: 长期积累的扎实研发和生产技术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5. 华软科技 (002453)
多肽药物中间体龙头: 在国内多肽药物关键中间体(如A酯/A胺)市场占有率领先,是拜耳、辉瑞等国际知名药企的稳定供应商。
成本竞争力显著: 中间体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,毛利率稳定在30%以上。当前GLP-1产业链需求激增,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。
6. 海普瑞 (002399)
聚焦创新多肽研发: 通过与多肽药物领域专家刘利平博士(拥有多项国际专利)合作设立研发企业,重点投入创新多肽药物设计。
国际化与技术迁移能力: 作为全球依诺肝素钠原料药领导者,具备强大的国际化运营经验和深厚技术积累,正积极将相关技术平台拓展应用于多肽药物开发。
7. 常山药业 (300255)
积极扩充多肽产能: 通过募资投入多糖及多肽项目(注:可提及“经批准募资”以体现合规性),规划建设年产8000万支低分子肝素制剂及5000公斤原料药的生产能力,提升在多肽领域的供给实力。
肝素技术协同效应: 利用其在低分子肝素领域的技术和生产优势,实现与多肽药物在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的协同,优化成本与效率。
福州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